標題:何等為『菩薩能攝因能攝果四心』
標題:何等為『菩薩能攝因能攝果四心』
眾所周知:『菩薩』者,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,又曰菩提索埵,摩訶菩提質帝薩埵。舊譯為大道心眾生,道 眾生等,新譯曰大覺有情,覺有情等。謂是求道之大心人,故曰道心眾生,求道求大覺之人,故曰道眾生,大覺有情。又薩埵者勇猛之義 ,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。又譯作開士,始士,高士,大士等。義譯也。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。如同《注維摩》曰:「肇曰:菩提佛道 名也。薩埵秦言大心眾生,有大心入佛道,名菩提薩埵。」《大乘義章》曰:「菩薩胡語,此方翻譯為道眾生。具修自利利他之道,名道 眾生。」至於何等為『菩薩能攝因能攝果四心』?依《文殊師利問菩提經》開示:諸菩薩有四心能攝因能攝果。何等為四?所謂一者初發 心;二者行道心;三者不退轉心;四者一生補處心。茲分述如下
(一) 初發心為行道心作因緣;行道心為不退轉心作因緣;不退轉心為一生補處心作因緣。
(二) 又初發心如種穀田中;行道心如穀子增長;不退轉心如華果始成;補處心如花果有用。
(三) 又初發心如車匠集材;行道心如釿治材木;不退轉心如安施材木;一生補處心如車成運致。
(四) 又初發心如月新生;行道心如月五日;不退轉心如月十日;一生補處心如月十四日;如來智慧如月十五日。
(五) 又初發心能過聲聞地;行道心能過辟支佛地;不退轉心能過不定地;一生補處心安住定地。
(六) 又初發心如學初章;行道心如學第二章;不退轉心如能以章為用;一生補處心如通達深經。
(七) 又初發心從因生;行道心從智生;不退轉心從斷生;補處心從果生。
(八) 又初發心因勢力;行道心智勢力;不退轉心斷勢力;補處心果勢力。
(九) 又初發心如病者求藥;行道心如分別藥;不退轉心如病服藥;補處心如病得差。
(十) 又初發心法王家生;行道心學法王法;不退轉心能具足學法王法;補處心學法王法能得自在。
由此觀之,如是『十者』,即所謂菩薩能攝因能攝果四心,此為吾等修學佛法者不可不知。何以故?蓋『因果』者,因者能生 ,果者所生。有因則必有果,有果則必有因,是謂因果之理。佛教通之三世說善惡應報之義。如同《觀無量壽經》曰:「深信因果,不謗 大乘。」《止觀》曰:「招果為因,剋獲為果。」《十住毘婆娑論》曰:「因以得知,得者成就。果者從因有,事成名為果。」
妙音書院【http://blog.xuite.net/famscl/a 】 -官網
2014年11月10日 21:00 by famscl
書き込み情報はありません
Copyright(c)1999 FC2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@fc2infoさんをフォロ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