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云何為『菩薩之煩惱體性』
標題:云何為『菩薩之煩惱體性』
眾所周知:『菩薩』者,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,又曰菩提索埵,摩訶菩提質帝薩埵。舊譯為大道心眾生, 道眾生等,新譯曰大覺有情,覺有情等。謂是求道之大心人,故曰道心眾生,求道求大覺之人,故曰道眾生,大覺有情。又薩埵者勇猛之 義,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。又譯作開士,始士,高士,大士等。義譯也。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。如同《注維摩》曰:「肇曰:菩提佛 道名也。薩埵秦言大心眾生,有大心入佛道,名菩提薩埵。」《大乘義章》曰:「菩薩胡語,此方翻譯為道眾生。具修自利利他之道,名 道眾生。」至於云何為『菩薩之煩惱體性』?依《大莊嚴法門經》開示:云何為菩薩之煩惱體性?所謂
(一﹚ 諸惡覺觀是煩惱體性,不淨攀緣故煩惱則生,
(二﹚ 清淨覺觀故煩惱如客,是故煩惱不與空智和合,不與無相無願和合。
(三﹚ 如大毒蛇眼視人時人便消滅,若有智人持阿伽陀藥往彼蛇所,蛇聞藥氣即便失毒,乃至童子種種觸惱不能為害。
(四﹚ 昔時惡覺觀故顛倒心生,為煩惱火之所焚燒愛著自身,不知此身如沫如炎、如幻如化、如於夢中,受五欲樂如蜜塗刀,愚者貪 味不覺傷舌。
(五﹚ 又如草露見日便消,不知諸行無常迅速,不知五陰一向常苦,不知自身性不清淨,不知一切法離我我所種種差別,不知自無所 見令他闇蔽,不知自縛復令他縛。
(六﹚ 未聞法於此諸法不得解脫,今聞法得智慧已,於諸煩惱而得解脫,是故一切眾生於我身所不生貪心。
(七﹚ 譬如光明不與闇住,如是離貪心者煩惱不住。
由此觀之,如是『七者』,即所謂菩薩之煩惱體性,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。何以故?蓋『煩惱』者,梵語吉隸舍K les/a,貪欲瞋恚愚痴等諸惑,煩心惱身,謂為煩惱。如同《智度論》曰:「煩惱者,能令心煩能作惱故,名為煩惱。」《同曰》: 「煩惱名,略說則三毒,廣說則三界九十八使,是名煩惱。」又『體性』者,體是本體,性是本性。體與性,同體而異名。
妙音書院【http://blog.xuite.net/famscl/a 】 -官網
2021年01月05日 20:58 by famscl
書き込み情報はありません
Copyright(c)1999 FC2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@fc2infoさんをフォロ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