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云何為『聲聞律與菩薩律之區別』
標題:云何為『聲聞律與菩薩律之區別』
眾所周知:『律』者,梵語優婆羅叉Uparaks!a,譯曰律、毘尼。譯曰律者,義翻也(毘尼之正譯曰滅,或調伏)。 律猶言法,禁制之法也。又詮量,詮量罪之輕重也。如同《大乘義章》曰:「律者,外國名優婆羅叉,此翻名律。解釋有二:一就教論, 二就行辨。若當就教,詮量名律。若當就行,調伏名律。毘尼之教詮此律行,故稱為律。又生律行,故復名律。」同曰:「禁制之法,名 之為律,律猶法也。」《止觀》四曰:「律者,詮量輕重,分別犯不犯。」至於云何為『聲聞律與菩薩律之區別』?茲依《佛說文殊師利 淨律經》所開示,分述之如下:
(一) 受教畏三界難厭患[病-丙+(匆/心)]者,聲聞之律。護於無量生死周旋,勸安一切人民蚑行喘息蠕動之類,開導三界決 其疑網眾想之著,是菩薩律。
(二) 惡厭積德以用慳廢不能自進,是聲聞律。興功為德不厭諸行,以益眾生因而得濟,是菩薩律。
(三) 滅除一切塵勞之欲己身所惡,是聲聞律。攻伐一切眾生塵勞恩愛之著,是菩薩律。
(四) 不睹諸天心行所念所志不同,是聲聞律。目見三千大千之佛國土根心所歸,是菩薩律。
(五) 但能察己心之所行,是聲聞律。普見十方諸佛處所眾生心念,是菩薩律。
(六) 唯照己身志性所趣,是聲聞律。光于一切人民之行蜎蜚蠕動心念,思惟三界之居各有本末,是菩薩律。
(七) 難將以護一切眾魔是,聲聞律。降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諸魔官屬,壞眾魔行能受正法,是菩薩律。
(八) 如毀破碎瓦石之器不可還合,小志之德滅度如是不進正真,是聲聞律。猶若金器雖為破敗終不遺棄,即可還合以為寶器,大士 現滅深慧法身,永存不朽不增不減續現三界,是菩薩律。
(九) 若大火燒山林樹木,莫不燔燎禽獸馳竄,小志若茲,畏三界難藏隱泥洹,是聲聞律。樂于生死獨步三界意無怯弱,欣心娛樂道 法之樂勸化眾生,亦如苑囿遊觀之園,花實茂盛多所悅豫,是菩薩律。
(十) 不能斷除罣礙盤結之難,而有處所,是聲聞律。磨滅一切蔽蓋之患,永無止處,是菩薩律。
(十一) 取要言之而有限節,自繫縛身以有限德,而見成就戒定慧解度知見事,不能具足無極大道,是聲聞律。所接玄邈志如虛空功 勳無量,戒定慧解度知見品不可稱載,是菩薩律。
妙音書院【http://blog.xuite.net/famscl/a 】 -官網
2014年10月25日 21:22 by famscl
書き込み情報はありません
Copyright(c)1999 FC2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@fc2infoさんをフォロー